
黑毛皮蠹 (皮蠹科)
别名:黑皮蠹、日本鲣节虫、黑鲣节虫。
1.成虫 2.雄成虫触角 3.雌成虫触角 4.幼虫 5.蛹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2.8毫米,椭圆形,暗褐色至黑色。雄虫触角端节牛角形,长度约为前2节总长的3~4倍;雌虫触角端节长圆锥形,略长于前2节的总长。
幼虫细长,近于圆筒形,红褐色或褐色,尾后有一束长而松曲的褐色刚毛。
生活习性:通常1年发生1代,幼虫期所占时间最长。幼虫经常侵入住房和仓库,多发生于6月至9月,喜黑暗,多群集于地板、壁角、砖石缝隙或尘芥杂物内过冬全期蜕皮6~20次,化蛹于老熟幼虫皮内。成虫往往飞到室外,聚集在花上取食花粉和花蜜,进行交尾活动。
为害性:黑毛皮蠹的幼虫,经常可从各种谷类、面粉、豆类以及年数很久的陈旧纸糊板壁上发现,但对这些物品的危害并不很大。相反,对呢绒衣服、地毯、毛线以及许多含有丝、毛、猪鬃、羽毛、兽皮的物品往往造成很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