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虫害百科

铁线虫,又名发丝虫、铜丝蛇,它究竟有多可怕?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3-12-22

铁线虫属线形动物门铁线虫纲动物,亦称毛细线虫或戈尔迪乌斯线虫,土名就是铜丝蛇或天丝。

铁线虫的虫种分属于铁线虫科的铁线虫属和索虫科的索铁线虫属、拟铁线虫属、拟绳铁线虫属等。铁线虫体细长,马鬃状,长可达1米。成虫在海水或淡水中自由生活,幼虫寄生在节肢动物体内。体长为300~1000毫米,体形似细绳状。与线虫的圆虫类相似,但无背线、腹线与侧线。前端钝圆,体表角质坚硬,雄体末端分叉,呈倒“V”字形。成虫栖息于河流、池塘及水沟内。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方各省及世界各地。

image.png


防治铁线虫病的关键是不饮用不洁之水、不生吃昆虫、鱼类和螺类等食物,下水时避免口腔与不洁水体直接接触。疑有感染者可口服驱虫药促虫排出,寄生生于组织内者应手术取虫。

生活习性:

铁线虫成虫栖息于河流、池塘及水沟内,雌体所产的卵在水内孵出幼虫,被昆虫或人类吃进后,通过寄生生活。当这种虫被大型节肢动物如螳螂、蝗虫等吞食后,幼虫在这些节肢动物体内继续发育,会逐渐控制宿主的行为,幼虫成长为成虫时,会控制宿主寻找水源淹死宿主后从宿主体内钻出。

人类很容易在水池里和不干净的水里喝到这些铁线虫的幼虫,喝下去后有一定几率感染铁线虫病,这种病会使尿道感染发炎,所以池塘的水和不干净的水不能随便喝。幼虫在节肢动物体内会诱使寄生体去寻找水源,所以水源有节肢动物尸体的时候,不建议饮用。铁线虫见于热带和温带,在水中营自由生活,偶能感染人体,寄生于消化道内。

image.png

危害:

成虫在水中独自生活,偶尔感染人体,引起铁线虫病。本病女性多于男性。

铁线虫,又名发丝虫、铜丝蛇等,是一种寄生虫。它属于线形动物,是线形动物门下铁线虫纲动物的总称。

      铁线虫成虫生活于沼泽、池塘、溪流、沟渠等水体中,雌雄交配产卵,卵内幼虫孵出进入昆虫(蚱蜢、蟋蟀、蟑螂、甲虫等)体内发育形成稚虫,昆虫入水,稚虫离开宿主在水中发育为成虫。人体消化道感染铁线虫可能是通过接触或饮用含有稚虫的生水、昆虫、鱼类和螺类或食物而引起。尿路感染是由于人体会阴部接触有铁线虫稚虫的水体,经尿道侵入,上行至膀胱内寄生。虫体侵入人体后可进一步发育至成虫,并可存活数年。寄生泌尿道的患者,以女性为多,均有明显的泌尿道刺激症,如下腹部剧烈疼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放射性腰痛、会阴和阴道炎等,虫体排出后,症状缓解。铁线虫寄生于消化道所引起的症状一般不明显,可有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表现。亦见有从眼眶肿物或耳道检出虫体的报告。

      铁线虫病:诊断本病依据从尿中或粪便中检获虫体。在临床上若遇到有尿道刺激症状,久治不愈、而又有生饮或会阴部接触过塘、沟水或潮湿草地的患者,应考虑作膀胱镜检。

铁线虫病尽管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寄生虫病,全世界只有14个国家有病例报道。但各地因生产生活接触自然水体的人群甚多,其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远比已报告的例数要多。

防治铁线虫病:

防治本病的关键是不饮不洁之水、不生吃昆虫、鱼类和螺类等食物,下水时避免下体与不洁水体直接接触。疑有感染者可口服驱虫药促虫排出,寄生于组织内者应手术取虫。

关于铁线虫:
      在自然界中,掠食者在夺取猎物的资源前必须彻底解除目标的武装。一部分的生物采用了最直接的方法,成为捕食者将猎物杀死;但也有另一部分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策略,它们成为寄生虫而依附在其他生物身上。在取食的过程中,猎物仍然活着。这个特性让许多寄生虫展出独特的生活方式,并因此活跃在人类的想像之中。铁线虫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image.png

当时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寄生虫破坏性腺的结果,而这个推论来自于对哺乳类动物的了解。包括人类在内,许多哺乳类动物的性征发育受到性腺分泌物 (如睪固酮)的调控。在部分的定义中,这些特征被称为第二性征 (像人类的喉结或胡须)。性腺被破坏后第二性征的发育会一并受到干扰而出现「间性」的现象,使本来应该发育成雄性或雌性型态的构造产生畸型,或直接长成对方的样子。 

 失去生殖能力的寄主被排除在族群延续的成员之外。它们不再将基因向下一代传递,自身带有的遗传资讯在个体凋零之后便消失在世界上。在演化的时间尺度上,这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因此从演化的观点出发,它们已经从原本的族群死亡。但它们的生命迹象仍然持续在运作。

这类寄生虫通常会在感染的初期就开始尝试接管寄主的剩余人生。在铁线虫的例子中,幼虫以包囊形式进入螳螂的一个月后,就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寄主身上开始出现这些发育异常的特征,而这时的铁线虫发育,也才经过不到一半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在野外看到的螳螂,很早就被抽离原本的族群,为了另一群生物的延续而继续活着。

这些特征都是台湾斧螳的成虫性征,形态的差异主要源自于螳螂的交配行为。1970 年代末期科学家发现雌螳螂释放费洛蒙吸引雄虫交配的现象,而后来一系列的研究都指出许多种类的雄螳螂均具有较好的飞行能力(长而薄的翅膀)与嗅觉(较长的触角与触角上高密度的感觉器官)。这些现象在台湾斧螳身上都能明显发现,而也如同前文所说,这些性征的发育将受到铁线虫感染而发生变化。 

雄虫的生殖构造差不多就是整组坏了,那雌虫呢?不论是前翅的形状或是触角上的感觉器官,雌螳螂都没有因感染而受到明显的影响。虽然大部分的雌虫感染后体型变小,但外形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解剖开后的卵巢形态虽然没有明显变化,然而只有极少数的个体能找到少量的成熟卵。相对于没有受到感染的雌螳螂大多能在体内找到几十到近百颗的卵,这些雌虫虽然外形没有受到影响,但繁殖能力可能也已经消失。

image.png

不论雌雄螳螂,它们的繁殖能力都在铁线虫的感染后受到破坏。这些螳螂不再对自身的族群延续存在贡献,在演化的过程中,便相对不容易发展出对抗寄生虫的能力。这也可能让铁线虫得以发展出少见的强烈影响:诱导寄主跳水,并回到水中繁殖。 

然而,螳螂在受到感染之后真的只能任凭摆布吗?寄生虫与寄主之间的军备竞赛从来没有停止过。数学模型的预测一致的认为大多数种类的寄生虫都应该发展出彻底「阉割」寄主的能力,然而实际案例却大都办不到。而在以往的认知中,螳螂释放铁线虫后大多仅能存活数小时到1 天,但越来越多的例子显示部分的个体能存活更长的时间,甚至在蟋蟀的案例中出现产卵能力回复的现象。



关于 动态 虫害百科 行业资讯 教育 企业评定 入会指南 消杀技术 经营PCO成功七大系统 药械商城

主办:广东省有害生物工程研究院
广东省有害生物工程研究院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任何图文或建立镜像
客服邮箱:249776109@qq.com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南庄大道38号B区B341